何赛飞出演的角色大多是张扬跋扈的姨太太类型,跟她本人的形象和性格也有些许相似之处。
很多人只记得她是一名优秀的影视剧演员,却忘了她在成为演员之前是一名出色的越剧表演者。
从小在父亲的感染和教导下学习戏曲,长大后经过专业的表演训练,无论是长相还是业务能力都是团里有名的青衣。
正是因为何赛飞有越剧表演的经历,且在那段经历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有许多戏曲类综艺娱乐节目会邀请她担当评委。
由她来担当评委既能吸引一定观众观看,也可以借用她专业的越剧演员角度来评判,能够说是一举两得,非常合适。
《中国梆子大会》就邀请了何赛飞担当评委,该节目是一档在山西举办的戏曲类交流类综艺。
节目组会邀请各地优秀的戏曲青年表演者来互相切磋,同时选出相对精彩和优秀的节目。
她在节目上痛斥当前戏曲行业不良现状,说到情动时还流下了眼泪,该片段迅速登上热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久未在影视剧里出现的何赛飞,突然以另外一种形式登上了热搜榜单,关键词是她在节目里痛斥某权威奖项?
原来是她在戏曲类节目《梆子大会》中担任评委,当天有一个叫做张军波的晋剧演员表演了一出《清风亭》。
无论是戏曲功力还是表演能力都让现场观众为之震撼,演出结束后就响起了雷鸣掌声。
在张军波说完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后,何赛飞再也忍不住了,发出了那段火遍全网的质问,并且讲到激动处还当场流下了眼泪。
现场评委、观众以及台上的张军波都被何赛飞所触动,从大家的表情来看也是深表同意。
引发何赛飞如此愤怒质问的主人公是晋剧演员张军波,他出生在山西晋中市某个小山村,从小家里比较贫困,但由于嗓子不错被有心人推荐到戏剧学院。
张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村人,看着孩子学习苦也不敢打扰,生怕影响他的正常学习。
为了改变现状他于2018年首次参加电视台举办的戏曲节目,登台亮相后就得到了评委和观众一致好评。
很多人以为张军波进入了剧院应该有了稳定保障,事实上他虽然天赋出众业务能力在线。
但进入晋剧院之后还是拿着每月1500元的工资,更别提人人都抢破头的编制名额了。
张军波没想到在电视节目上拿了亚军也没有办法获得更多收入,随即又转到了太原晋剧团。
这里开出的工资依旧不高,张军波每月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更别提养活老婆孩子了。
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和梦想,张军波的妻子一直在打好几份工贴补家用,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费用也经常短缺。
张军波曾参加“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作为剧团主要支柱力量的青年演员,他担任起了员工和爱戏人的双重责任。
既然是免费活动自然没收入,但张军波并没有抱怨过,反而是作为活动发起者的官方居然完全没顾及到这些青年演员。
从30到35岁,张军波一直拿着每月1500元的津贴,有天赋有才能的戏曲演员收入还不及扫大街的和保安。
正是这样的辛酸遭遇,让何赛飞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即使在节目录制中途也要将心里话说出来。
她称“现在戏剧行业出现了较大问题,如此优秀的艺术家都得不到保护,连基本生存都保障不了,那么多钱究竟给了谁?”。
当她得知张军波每个月只有1500元,不得不在下班后跑滴滴、外卖赚钱时更是热泪盈眶,险些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何赛飞说:“虽然说是为了事业和中国戏曲建设,可大部分人真正的想法是梦想和赚钱,如果生存保障不了,年轻演员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她还爆出有些机构每年花几百万、几千万排一出戏,评了奖就束之高阁,最后钱都到哪里去了?
其实仔细看不难发现,现场也有许多业内资深评委,为何他们不像何赛飞如此激动?
愿意为了不认识的青年演员愤慨发声?其实大概还是因为何赛飞也是越剧演员出身,跟张军波有相似的求艺经历,也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不为人道的辛酸故事。
1963年何赛飞出生在文艺家庭,父亲是有点名气的文艺工作者,但当时由于环境特殊,她父亲被迫要去到乡下改造。
母亲眼见父亲没了前途立刻离开他们,年幼的何赛飞只能跟着父亲来到偏僻的农村生活。
虽然两人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父亲对于文艺的追求仍感染着何赛飞,她从小就听《红楼梦》、《碧玉簪》等经典戏剧,自己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
当父亲发现何赛飞能有模有样唱出一整个选段时,他决定将女儿送到专门的越剧团学习。
长相出众又颇有天赋,何赛飞很快在越剧团崭露头角,成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台柱子。
此后她饰演《五女拜寿》中翠云一角,凭借精湛技艺拿到“小百花奖”优秀女主角。
为了练功她每天5点就起床,凭借戏曲电影得奖后本以为会有更多机会站上大舞台,但戏曲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
何赛飞在《梆子大会》上的言论上了热搜,除了网友支持之外还有不少业内人士出来爆料,其中有个有关人员指出何赛飞说的都是大实话,只不过还是过于温和。
据他所知,过舞蹈戏曲以及非遗等项目国家都很看重,每年拿出不少资金给予扶持。
只是这些钱拨下去之后被层层瓜分,最后根本落不到真正需要支持的基层青年演员身上。
某正规歌舞剧团想排音乐歌舞剧拿奖,首先要做的就是请该项目的评委来做“编剧”。
很多业内人士已经将此变成稀松平常的事情,如果不提前给评委花点钱,最后自己的作品很难评上奖。
邀请评委做编剧只能给一次钱,为做到“万无一失”,他们还会邀请评委的老婆来做服装设计指导。
其实该评委的老婆不仅不是服装设计专业的,甚至连高中都没读完。但为了合理合法将钱送到评委手上,这一些方法都是业内认可的。
那位评委的老婆倒是出现过几次,临到上台前才给了一些服装图片,其中大部分还都是网图,根本没办法使用。
该爆料人士称自己被临时抓过去设计服装,100多套服装里有超过90套都是自己设计的。
有了何赛飞的“点火”再到业内人士的爆料,大众越来越了解所谓的戏剧圈都是如何欺上瞒下,将国家发放的补贴金放入自己口袋里,漠视基层青年演员的辛酸现状。
她称自己确实抨击过戏剧圈现状,但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怒斥梅花奖”,这纯属是有些媒体为了热度断章取义了。
无论何赛飞这次到底抨击的是行业现状还是某些权威奖项,她所表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目前戏曲界基层青年演员的生活水平。
张军波只是行业内一个基层演员的缩影,他在上班的同时还需要跑滴滴、外卖才能养活家人。
就像爆料人所说的那样,目前戏曲界内部的问题主要是三大块,某些利欲熏心的人欺上瞒下,监管部门力度太低以及内部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真正热爱戏曲优秀青年演员无法出头,像张军波这种混了多年仍是剧团边缘人物的大有人在。
何赛飞感叹地是戏曲的复兴要靠这些青年演员,但他们连生存问题都得不到保障,谁知道什么何时就会一个个失望离开呢?
何赛飞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女演员,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大宅门》,她将一个个人物演得出神入化。
说起为什么离开越剧舞台,何赛飞承认当时团里根本分不到戏,最后只得换个赛道去演电影电视剧。
这种无奈她在张军波身上也看到了,并且对方比她还要惨。30多岁在剧团还是临时工,每月仅仅只有1500元工资。
何赛飞听后又愤怒又伤心,怒斥戏剧行业的不合理,称年年都会有几百万几千万排的戏束之高阁。
其中有个爆料人透露某团为了节目能拿奖,不惜花钱请评为当挂名编剧,还要请对方老婆来充当服装设计。
其实两人根本从头到尾没出现过,最后却连荣誉和钱财一起拿到了手。这就是目前国内戏曲界的悲惨现状,想要改变何其困难。
如果未来有更多“何赛飞”站出来,也许能推动一些改革机制产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