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七十年前上美国头条扬名世界堪称国宝七十年后沦落荒野无人问津
更新时间:2025-06-16 10:48:55 来源:新闻中心 字号:T|T

  时光倒流至1948年3月25日,《旧金山纪事报》的一则头条新闻在全世界内引起了轰动:“惊人的科学发现——1亿年前曾主宰世界并且消失了2000万年的东方红杉,竟然在中国的一个偏僻小村落中依然存在!”这则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一科学发现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植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信许多人对于新闻中提到的“东方红杉”都会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植物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实际上,东方红杉的发现,确实可以可以称为新闻的炒作之举,因为在当时,全球的顶级植物学家几乎一致认为这种植物早已灭绝。

  早在1938年,日本京都大学的植物学家三木茂在日本岐阜县和歌山县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植物化石。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潜心研究这个化石,并于1941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中,他指出这种化石植物与美国在1769年于加利福尼亚发现的红杉不一样。尽管两者相似,但最大不同在于红杉的叶子是互生的,而化石植物的叶子是对生的,属于红杉的变异品种。为此,他为这种植物命名为“变形红杉”(MetaSequoia)。

  然而,就在三木茂发布论文的同一年,中国却意外发现了这种植物的活体。1941年末,原国立中央大学森林系的教授干铎在前往四川的途中,途经湖北,来到鄂川交界的万县磨刀溪山谷,在那里他发现了一棵巨大的古树。这棵树巍峨挺拔,直插云霄,高达30多米,胸围达到6米多,三人难以合抱。由于当时树木已经落叶,无法采集完整的标本,深入研究并未进行。

  直到1943年7月21日,原国立中央林业实验所的植物学家王战在前往神农架的考察中,首次在磨刀溪采集到了这棵树的枝叶和果实标本。初步鉴定后,王战认为该植物为水松。1945年夏天,王战将这些标本交给了国立中央大学森林系的郑万钧教授,经过郑教授的鉴定,他认为这并非水松,也不是红杉,而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直到1946年秋,郑教授将该植物的标本邮寄给了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经过胡老先生的深入研究和鉴定,最终确认这是一种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化石植物。于是,“活化石”这一名号便由此而来。

  1948年5月,胡先骕教授和郑万钧教授联名发表了论文《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正式为这种古老植物命名为水杉。

  当这株堪称国宝的“活化石”身份被揭晓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失望:原来不过就是水杉而已,这么平凡的一棵树,怎么会如此引人注目呢?事实上,虽然在今天看来水杉似乎显得很普通,甚至有些“稀松平常”,但水杉确实曾经在植物界的历史上辉煌一时。无论是七十年前震惊全球的新闻,还是被誉为20世纪植物界的重大事件,水杉至今仍是《中国一级保护植物名录》中的珍稀植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极危物种,足以说明其作为国宝的地位依旧稳固。

  至于为什么水杉如今似乎不再引起那么多关注,作者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中国的慷慨与大度,未像某些国家那样对稀有植物进行封锁和限制,而是愿意将水杉的种子与标本分享给全世界。1946年到1948年间,我国将水杉的种子和标本赠送给了包括欧洲、美国、澳洲、亚洲、非洲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也热情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华考察水杉,推动了水杉的全球传播。

  其次,中国在水杉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做得很出色。最好的保护的方法是通过大规模繁殖和种植。自从水杉被发现以来,我国设立了水杉保护区,开始大规模繁育和推广种植。如今,水杉已经遍布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并且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长,成为全世界广泛分布的珍稀植物。这不仅是水杉的幸福,也为中国人民感到骄傲。

  最后,水杉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尽管水杉在自然界中的繁殖能力较弱,但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却相当强,只要有水源,并且温度不是过低,它便能够存活。此外,水杉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既能够最终靠种子繁殖,也能够使用扦插、压条或萌生等方式来进行,这为其能够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水杉的发现,既是偶然的巧合,也有着其必然性;而它的保护与发展,凝聚了无数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的辛勤付出;水杉走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慷慨与大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南有乔木 - 报 - 我国军网

下一篇:春天里的绿色国宝:探究我国古树名木的传奇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