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极端严重的经济和科学价值,维护极小种群有助于推迟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保存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维护具有很重要的含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维护是一项全民性维护举动。我国绿色时报社与我国野生植物维护协会从3月25日起,联合推出《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图鉴》专题,体系会集介绍我国部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丰度特征及生计现状,以期引起全社会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一起重视,加强科学解救维护。
性状特征:水杉是裸子植物杉科水杉属仅有的一种落叶乔木,植株巨大,树高可达35米,树干基部常膨大,树皮为灰色,常掉落;小枝对生,向下低垂;叶交互对生,初生叶条形,老练时为线形,呈羽状复叶状;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老练前绿色,熟时深褐色,有长柄;种子扁平,倒卵形;2月下旬开花,球果11月老练。
水杉是我国特有树种,于1941年被发现。水杉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植物学研讨上的严重贡献之一。早在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水杉的祖先就诞生了,水杉属归于陈旧的孑遗植物。其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从现在发现的化石来看,水杉属约有10种,简直遍及北半球,包含冰雪掩盖的北极在内皆有散布。可是新生代第四纪冰期之后,水杉简直悉数绝灭,人们只能从化石中留存的生命痕迹进行调查。植物学界曾共同以为水杉早已灭绝,但是,不同于欧洲的整块冰川,在我国中部地区,零散散布着“山地冰川”,正是这些山地冰川,成为少量植物的“避难所”,使水杉成为第四纪冰川灾祸的幸存者,得以在四川东部、湖北西南部及湖南西北部山区存活下来,成为植物中的活化石。
现在水杉仅散布在湖北、重庆、湖南三地接壤的利川、石柱、龙山三县海拔750—1500米的局部地区,野生植株仅存5000余株。为维护这一珍稀濒危的野生物种,1984年水杉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维护的8个珍稀濒危植物(维护等级Ⅰ级)之一,1999年被列入《我国国家重点维护野生植物(第一批)》(维护等级Ⅰ级),2013年被列入国际自然维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等级极危(CR)。现在,国家已建立自然维护区予以重点维护。(我国绿色时报)